安平區
1661臺灣船園區
簡介: 臺灣船是依日本長崎縣的松浦史料博物館所保存1706年的《唐船之圖》畫卷中〈臺灣船圖〉為藍圖,集合臺灣海洋史專家、造船史學者,與造船老師傅共同於西元2008年至2010年間...
更多資訊
安平區
市定古蹟原臺南運河安平海關
清咸豐8年(西元1858年)清政府與英、法、美、俄國,簽訂「天津條約」,規定各埠成立劃一的海關。臺灣於「天津條約」中開埠後,設置淡水關及臺灣關,一共開放4個口岸,兩正口及兩...
更多資訊
安平區
安平古堡
簡介:17世紀初荷蘭人以軍商結合的隊伍,於1624年占領今日安平,並建熱蘭遮城為其防禦要塞,全部工程完成於1634年。明永曆十六年(1662)鄭成功取荷蘭城後,改稱安平鎮,改內城為內...
更多資訊
中西區
赤崁樓
簡介:1653年為當時進佔臺灣南部之荷人所建,最初稱為「普羅民遮城」,與安平的「熱蘭遮城」遙遙相對,互為犄角。熱蘭遮城作為荷蘭總督統治中樞,普羅民遮城則作為行政及商業中...
更多資訊
安平區
安平樹屋暨原德記洋行
簡介:安平是臺灣史上最早的港口,歷經荷蘭、鄭氏、清領、日本等時代,皆為臺灣主要的貿易港,清咸豐八年(1858年)天津條約增開臺灣口岸,最初為淡水、雞籠,後開打狗及臺灣府...
更多資訊
安平區
億載金城
簡介:清同治十三年(1874)日本藉口琉球漁民漂流至屏東滿州鄉而遭當地原住民殺害,出兵侵臺(史稱牡丹事件),清政府派沈葆楨來臺籌辦防務並派代表和日本交涉撤兵。另一方面積極...
更多資訊
中西區
延平郡王祠
簡介:於明永曆十六年(1662)之後,主祀開臺聖王,乃因東寜王國亡後,民眾對鄭成功感念依舊,彰頌其來台驅荷,開疆擴土,稱以開山王廟,之後曾擴地重修但不久傾塌。清同治十三...
更多資訊
安平區
安平蚵灰窯暨附屬建築
簡介:在臺南燒蚵灰是流傳久遠的傳統產業。遠在17世紀荷蘭統治時期即有灰窯工匠的記載。蚵灰,為昔日重要的建築黏合材,對靠海維生的安平人而言,蚵灰更是木船細縫不可缺的黏接...
更多資訊
中西區
五妃廟
簡介:五妃廟原為五妃墓,位於臺南市中區五妃里五妃廟原稱「五烈墓」創建於明永曆37年(西元1683年),靖海候施琅征臺,鄭軍失利,鄭克塽乞降。堅貞愛國的寧靖王以為義不可辱,決...
更多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