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平樹屋-【樹屋咖啡館】
簡介:一路從草地延伸出的步道串連至咖啡廳內,延伸到了天花,這彷彿...
歷史建築原竹園町臺南州職員宿舍
.設立緣由 日明治28年(1895)臺灣總督府始政,日人領臺初期,多數官...
安平區
1661臺灣船園區
簡介: 臺灣船是依日本長崎縣的松浦史料博物館所保存1706年的《唐船之圖》畫卷中〈臺灣船圖〉為藍圖,集合臺灣海洋史專家、造船史學者,與造船老師傅共同於西元2008年至2010年間...
更多資訊
安平古堡
簡介:17世紀初荷蘭人以軍商結合的隊伍,於1624年占領今日安平,並建熱蘭遮城為其防禦要塞,全部工程完成於1634年。明永曆十六年(1662)鄭成功取荷蘭城後,改稱安平鎮,改內城為內...
中西區
赤崁樓
簡介:1653年為當時進佔臺灣南部之荷人所建,最初稱為「普羅民遮城」,與安平的「熱蘭遮城」遙遙相對,互為犄角。熱蘭遮城作為荷蘭總督統治中樞,普羅民遮城則作為行政及商業中...
安平樹屋暨原德記洋行
簡介:安平是臺灣史上最早的港口,歷經荷蘭、鄭氏、清領、日本等時代,皆為臺灣主要的貿易港,清咸豐八年(1858年)天津條約增開臺灣口岸,最初為淡水、雞籠,後開打狗及臺灣府...
億載金城
簡介:清同治十三年(1874)日本藉口琉球漁民漂流至屏東滿州鄉而遭當地原住民殺害,出兵侵臺(史稱牡丹事件),清政府派沈葆楨來臺籌辦防務並派代表和日本交涉撤兵。另一方面積極...
延平郡王祠
簡介:於明永曆十六年(1662)之後,主祀開臺聖王,乃因東寜王國亡後,民眾對鄭成功感念依舊,彰頌其來台驅荷,開疆擴土,稱以開山王廟,之後曾擴地重修但不久傾塌。清同治十三...
安平蚵灰窯暨附屬建築
簡介:在臺南燒蚵灰是流傳久遠的傳統產業。遠在17世紀荷蘭統治時期即有灰窯工匠的記載。蚵灰,為昔日重要的建築黏合材,對靠海維生的安平人而言,蚵灰更是木船細縫不可缺的黏接...
五妃廟
簡介:五妃廟原為五妃墓,位於臺南市中區五妃里五妃廟原稱「五烈墓」創建於明永曆37年(西元1683年),靖海候施琅征臺,鄭軍失利,鄭克塽乞降。堅貞愛國的寧靖王以為義不可辱,決...
東區
臺灣府城大東門(迎春門)
簡介:清雍正元年(西元1723年)台灣知縣周鍾瑄就開始籌畫以木柵築城,並闢建七座城門,到了清雍正3年(西元1725年)開始興工。清乾隆元年,這七座城門改為土石造,並加建城門樓,清...
臺灣府城大南門
簡介:臺灣自清康熙二十三年(西元1684年)納入清帝國版圖以後,雖然每有建城之議,但因康熙皇帝深恐建城反為賊據,始終堅持不准,因此府城的興築只好一直處於呈請核議的階段。雍...
安平小砲臺
簡介:臺灣府城西側,即昔臺江內海,外緣百連綿的南北沙汕二道,長約百餘里。其中號稱天險的鹿耳門,自從清道光2年(西元1822年)起,便逐漸淤塞,進而積沙成陸,成為廢港。整個商...
山上區
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
簡介: 為了提供潔淨民生用水,改善衛生環境,1897年臺灣總督府衛生工程顧問威廉巴爾頓(W.K.Burton)與其學生兼助手濱野彌四郎進行臺南地區的水源、水質的調查,於1912年開始建設...
古 蹟
活 動
商 品
行政業務
相關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