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營運科

:::
:::
赤崁樓
友善列印
字級:
赤崁樓
中西區
地址:臺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212號
服務電話:06-2205647
收費資訊:

全票70元,半票35元(臺南市市民憑身分證免費)

 

線上購票(klook、KKday)https://reurl.cc/e9r2nW

開放時間:

週一~週日08:30~21:30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售票時間至21:00)

交通資訊:

自行開車:

國道1號-永康交流道下-中正北路-中正南路-公園路-民族路二段。

大眾運輸:

搭臺鐵至臺南站下-轉搭臺南市公車(3路、5路)至赤崁樓站下。

 

 

景點介紹

簡介:1653年為當時進佔臺灣南部之荷人所建,最初稱為「普羅民遮城」,與安平的「熱蘭遮城」遙遙相對,互為犄角。熱蘭遮城作為荷蘭總督統治中樞,普羅民遮城則作為行政及商業中心。
普羅民遮城之建築為三座略為方形的台座相接而成,每個台座之上皆建有西洋式樓房,城牆以糖水、糯米汁攪拌蚵殼灰作為接合料,以紅磚石為主要建材疊砌而成,堅如磐石,經歷三百多年仍可見厚牆及拱圈遺構。
歷經三百多年的赤崁樓,今天的景貌是飛簷紅瓦,樓閣巍峨。在歷史變遷中,曾是荷蘭時代的西式城堡,曾是清領時代的中式樓閣,曾是日本時代陸軍醫院,迄今的歷史文物館,見證著落日餘暉下的滄海桑田。
民國七十二年(1983),內政部列為第一級古蹟。

普羅民遮城(赤崁樓)沿革:
*1625     荷蘭人以布十五匹,向原住民購換赤崁一帶土地,在此設商館、市街、倉庫、醫院,並命名「普羅民遮」為街名。
*1653     因郭懷一抗荷事件,荷蘭人在赤崁修築城堡以供防禦,也做商業行政中心,荷蘭稱之「普羅民遮城」,俗稱「紅毛城」或「番仔樓」,後稱「赤崁樓」。
*1862     臺灣中南部大地震,赤崁樓上原已損壞的荷蘭建築全部倒塌。
*1875     沈葆楨為牡丹社事件領軍來臺,因行船安全,乃上奏請准建海神廟於赤崁樓遺址上。但因故延緩未建完成。
*1886     臺灣知縣沈受謙為振興文教,在赤崁樓西側建「蓬壺書院」,並在城堡殘基上蓋五子祠﹝供奉宋儒朱熹、程灝、程頤、張載和周敦頤﹞、「文昌閣」並復建海神廟。
*1895     日本時代始。日人把赤崁樓改為「陸軍衛戍醫院」。
*1944     日人開始整修荷蘭城堡遺跡,拆毀大士殿,修建海神廟、文昌閣與蓬壺書院門廳。
*1960     原大南門城內之御贔屭碑座遷移至赤崁樓台基南側。
*1965     修建赤崁樓,將海神廟及文昌閣的主要木架構改以鋼筋混凝土,但仍仿製木柱、木樑式樣。並將文昌閣前臨赤崁街之出入口轉移至民族路。